前言
身处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时代,如何平稳心态,如何开展工作,如何安身立命,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思考的问题。身处这个时代的青年更应该正确认识当前形势,理性分析判断机遇和挑战,提振斗志、不气不馁、刻苦学习、扎实工作,迸发强劲的青春动力,谱写绚烂的人生华章。
以下是机电青年伍鸿章和杨粟的故事。
围栏外的生日歌
接到项目部所在片区的疫情防控通知时,已是晚上八点,施工员伍鸿章内心天人交战。一方面是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项目正处于赶工阶段,现场需要人员管理;另一方面是踏入项目部便意味着尚未可知的“隔离”生活。才从外地调到该项目部一个多月,便遇到这样的情况,19年入司的青年施工员伍鸿章依旧放不下手头的工作,在第二天迎着晨光踏入了项目部。
第一个夜晚是最难熬的,一个人住在办公室,遇上长沙降温,没有做好充足的物资准备来面对项目部“隔离”生活,让伍鸿章的第一个夜晚显得格外漫长。
他睡在项目部的长椅上,裹着单薄的被子,耳边是蚊子的嗡嗡声,即使在选择之前,他已做好了心理准备,但这个夜晚他的内心依旧思绪万千,难以言喻,有一种庞大的寂寞笼罩着他,连同整个疫情浪潮带来的窒息感,他不知道要“隔离”多久,也不知道接下来的工作生活是怎样。他只是凭着本能般的责任心和青年人的勇气,踏入项目部,但他不后悔。
“工作起来就没时间想其他的了。”伍鸿章笑着说。
在进行施工管理保证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的同时,防疫工作也是日常工作的重点环节,一边是生产建设的任务,一边是区域防疫的要求,防疫与工作一肩挑,随之而来的,是劳务班组的心理状态管理工作。提到劳务班组的心理状态管理时,伍鸿章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疲惫,他坦言道:“要说和平时工作有什么不同,就是安抚劳务班组的心理的这项工作了。”
虽然白天被工作充实着,但工作之余的生活被限制,这种感觉和平时选择待在项目部宿舍里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个体,有着各自生活里的事情需要处理,伍鸿章十分理解,但作为一名国企人,服从指挥、遵守纪律是他的本能,他组织班组成员开疫情防控会议,强调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,同时安抚着大家的情绪。这项工作并不如说起来那么轻松,身处项目部的伍鸿章,同时也身处在班组成员们的情绪洪流中——“隔离”的生活、忙碌的工作、班组的情绪以及自己的心态管理……这一切的一切,都被伍鸿章用他年轻有力的肩膀挑了起来。
当被问到“在疫情防控期间,有什么难忘的瞬间?”
小伙子黝黑的脸上露出些腼腆的笑意,他看向办公室的同事,说道:“当时进来项目‘隔离’的那一天,其实是我的生日,心里还是五味杂陈的。我从项目部办公室把工作用的笔记本电脑穿过围栏递给外面的同事,看到他们的那一刻,我一不小心说了那天是我的生日。然后他们就隔着围栏,给我唱起了生日歌,唱得还‘很难听’,不过内心真的很感动。”
他不常跟别人提起自己的生日,经常是自己犒劳自己,一个人放松与快乐,而当要面对“隔离”生活的那一刻,他本能地寻求着温暖,而那一首围栏外的、“很难听”的生日歌,所带来的力量,都藏在了采访时他有几分闪烁的眼眶里。不仅仅有那一首围栏外生日歌;还有项目同事们打来的慰问电话;还有熬过第一晚后,同事递进来的物资用品……那些温暖瞬间如黑夜里的火炉,支撑着他度过“隔离”生活。
同样支撑着他的,不只是某个瞬间,还有他的同事前辈——杨粟。
施工员的“日常生活”
刚从外地项目出差回来的杨粟,接到领导电话,安排他进入项目部和伍鸿章一起督促施工任务并做好现场管理。
“老实说,一开始确实不想进入项目部‘隔离’生活。”采访时杨粟坦言道,“但一想到鸿章一个人待在项目部,而且又是上级安排,倒也没有怎么纠结就进来了。”
多一个人的陪伴,也让伍鸿章“隔离期间”的心态缓和了很多,同样在工作中也有了个值得信赖和沟通交流的“老大哥”,14年入司的杨粟负责电气方面的施工管理,19年入司的伍鸿章负责水暖方面的施工管理,两个人有条不紊地按照任务,带领劳务班组推动着施工进程,即使是在特殊时期,他们怀着机电青年的热忱与责任心,迎难而上、攻坚克难,一边带领班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,一边牢抓安全生产与质量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。
而面对工作之余的劳务班组管理工作,多年的施工员经验让杨粟在处理这方面问题时更加老到,他和伍鸿章一起组织疫情防控的会议,另一边会找劳务班组的“领头羊”以及情绪波动较大的劳务,进行谈心交流,单独做思想工作。
“有些劳务平时也都待在宿舍,反而是处在这个阶段,内心会有想要出去的想法,抓住其中的关键人物进行疏导,往往能有不错的效果。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,换位思考,用心交流,方法总比困难多。”杨粟的语气很平静,话语里满是他从业的经验与智慧,面对“隔离”期间各种情绪的浪潮,他却举重若轻,泰然自若。
当被问到“疫情防控期间,和平时工作有什么区别?”
杨粟笑着说:“没什么区别。工作任务重,忙完下来和小伍聊聊天,看看手机,安安心心睡觉了。干了这么多年的项目施工员,一个人守项目的经历也有过,‘隔离’期间还有伴一起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”
说话间,杨粟止不住地咳嗽了几声,这是当时“隔离”期间气温骤降,晚上睡觉着凉落下的病根。
“要说有什么感动的事的话,就是在外面的同事送来的小龙虾吧。”杨粟回忆着,满是笑意,“虽然干久了施工,耐得住寂寞,但有同事关心的感觉,特别温暖,那一顿小龙虾很好吃。”
关于回归正常生活后的感触,他们相视一眼:“只有当真正‘隔离’时,才能感觉到平日生活的难能可贵,最大的感受就是要珍惜当下吧。”解除隔离后,依旧是忙碌的工作和日行两万步的上下奔劳,那为期七天的“隔离生活”只不过是一段“普普通通”的经历,只是施工员的“日常生活”罢了。
太阳照常升起,生活总得继续。即使是疫情反复的当下,并不意味着消极与懈怠,更应怀揣着对工作的责任,与对生活的热情,立足岗位,砥砺前行。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,不只有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、医护人员、志愿者们是英雄,每一个为社会稳定运行贡献力量的工作者、每一个积极拥抱生活的普通人,同样是这个时代的“英雄”。
“那我们继续忙活去了。”
采访完后,杨粟和伍鸿章转身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。
行动书写担当、奉献诠释青春。“躺平”不是青春的底色,奋斗才是时代的主流。面对形势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,机电青年不畏艰险、冲锋在前,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风貌,用实际行动为“强企有我”贡献青春力量!(文/谢君杰 图/陈莉)